<
y7h9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锦衣状元 > 第九百二十六章 立场很重要
    蒋冕等文官派系的人还等着上疏救人,把打人的士子给保出来。

    但皇帝不惯他们那臭毛病,确立了一定舆论优势后,当天朱四回到宫中,一份早就拟好的诏书便发了下来,这份诏书等于是跳过了大礼议的进程,直接以朱右杬为“皇考”,以孝宗朱右樘为“皇伯考”。

    文官显然都没做好准备,一时间舆论哗然,加上这件事并不是在朝堂上商定的,以至于文臣在得知此事后连如何去直谏劝说皇帝都找不到门路。

    翰林院两名翰林学士石珤和丰熙得知此事,急忙派人去通知蒋冕。

    随后蒋冕便带着刘春、费宏二人,与翰林院中人一起去到礼部,礼部尚书汪俊出面接待了来访一行。

    “还等什么?赶紧封还!”

    吏部尚书乔宇最后赶到,却因为封驳之权不是吏部,只能提出建议。

    石珤道:“只怕来不及了,先前都以为陛下要找人议礼,却未曾想,议礼只是个幌子,其实陛下早有定桉,根本不给我等反对的机会……蒋中堂,现在要您来拿个主意了。”

    难题抛给了蒋冕。

    蒋冕一时缄默不语。

    礼部尚书汪俊面带不解之色:“莫非陛下已预知今日议礼时会出乱子?陛下回宫不久诏书就下发,完全不给我等反对的机会,看来只能明日朝堂直谏了。”

    现在去皇宫面圣不可能。

    大明皇帝在乾清宫单独召见大臣,那是恩遇,大臣不能造次自行请见,当然以杨廷和在朝时的权势滔天,是有资格直接去乾清宫参见的。

    但现在,首辅大学士蒋冕却没有这种权限。

    刘春叹道:“看来议礼之事的重点在明日朝堂上,而非今日城郊,却不知那些士子……唉!”

    有些话,刘春不用说太直白,在场人都清楚他的意思。

    现在皇帝等于是拿住文官的“软肋”,如果你们来日继续直谏,那皇帝可能就要拿今天在城外议礼时殴斗的读书人开刀,就问你们文官作何选择?

    蒋冕道:“由礼部起草一份大礼辨上奏,能找多少人联名,全都找齐全,连志同那边也叫上。明日无论如何,也要挡住陛下篡礼之心,还要请诸位一同直谏。”

    “明白。”

    在场都是朝中文官高层,此时此刻全都明白这种事他们无法推脱,在蒋冕面前,通通表达了愿意共同进退的态度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刚回到翰林院的杨慎,也听闻了皇帝下诏书改礼法之事。

    杨慎着实吃了一惊。

    今天他踌躇满志,准备要好好表现一番,现在朝廷中层文官,能发动的他都已经招揽到了麾下,准备一起出面,跟皇帝在大礼议上掰掰手腕,可现在皇帝根本不跟人正面辩论。

    刚刚还表现出一副公平公正的样子,一扭脸,皇帝就以最权威的方式,直接下发诏书了。

    就问你气不气?

    “用修,现在摆明陛下要绑架那些士子,以他们要挟文臣,让文臣无选择余地。”

    余承勋说到这里,语气中满是气馁。

    作为臣子,还只是普通翰林,想跟皇帝就大礼议直接正面相斗,联络人手的时候以为自己无所不能,等真正上场才发现自己狗屁都不是,人家皇帝只需要一句话,就能让臣子无从招架。

    杨慎道:“陛下此举,多少有些小人姿态,令人作呕。”

    余承勋大惊失色,道:“用修,言多必失,可不要张扬。”

    杨慎也是动了真怒,他在大礼议的问题上处处被动,现在皇帝直接跳过文臣发诏书,接下来去直谏君王,杨慎其实已被排除在外,毕竟这种事只有顶级文臣的联名才管用,杨慎就算署名,也只能在联名尾部茫茫多的官员姓名中记上一笔。

    主角变配角,杨慎心有不甘。

    当然杨慎还有更加直接的方式,就是发动中层官员一起去跪谏,如此一来,阵仗会闹得很大,君臣间的关系基本就难以缓和了。

    杨慎态度坚定:“陛下肆意妄为,难道臣子只能坐视不理?召集人手,明日朝会前,到午门哭谏,我就不信没有效果。”

    余承勋道:“我等还是不要冒失,不如先听听蒋阁老等人的意见。用修,现在你可是众失之的,别人能去,你绝对不行……这事关系到令尊……唉!让我怎么说呢?”

    历史上,左顺门事件参与者很多,但其中遭遇最惨的就是杨慎,而杨慎之所以会被当成“首恶”对待,更多还是因为他有个曾当过首辅的老爹。

    皇帝看杨慎不顺眼,把杨慎按下去,顺带也能把杨廷和给抨击一番。

    父子在很多利益上是共通的,就好像如今杨慎在朝中有一定威望,便在于他继承了他老爹的政治影响力,不然谁把他的号召当回事?

    正说着,蔡昂从外进来。

    蔡昂道:“杨侍讲,丰学士正在到处找你,说有涉及到议礼之事,让你过去。”

    杨慎点头道:“看来朝中人多心怀公义,不愿陛下肆意妄为!”

    即便在蔡昂面前,杨慎对皇帝的态度也极为不恭,蔡昂是那种明哲保身之人,就算听到杨慎对皇帝出言不逊,也充耳未闻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孙交府上。

    当天蒋冕跟能见的官员都见过后,于下午申时三刻见到孙交,一开口就想拉拢孙交加入到他的阵营。

    孙交直言不讳:“敬之,老夫说句不中听的话,就算明日朝堂上,陛下收回成命,这件事还是会继续发作,致君臣对立越来越严重。以后朝堂少不得乱事,但那些心系朝事的士子,可能就要受一些皮肉之苦了。”

    孙交的意思,明天你反对成功,以后皇帝还是会继续大礼议,你反对自然会死扛到底,早晚咱们这批老家伙都会退下去,皇帝将拔擢一批支持“继统不继嗣”观点的官员上位,大礼议还是会往皇帝想要的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但你要是放弃拯救那些参与殴斗的读书人,他们可就要有大麻烦了。

    蒋冕态度十分坚决:“礼不能废。”

    孙交点点头:“既然你如此坚持,那明日老朽自然会与你们共进共退,但若是陛下执意如此,你们可有想过,该如何进一步谏言吗?”

    蒋冕没说话。

    死谏这种提议,他没法说出口。

    哭宫门的事,以往正德朝时发生过多次,毕竟正德皇帝太过胡闹,但那时的哭谏多是翰林院和六科给事中这种层级的人去完成,真没轮到阁老、尚书前去。

    蒋冕感觉如大山般的压力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“哎呀,老夫言尽于此,若是明日要反复拉扯,老夫只怕自己这把老骨头吃不消,望到时不要见怪。”

    孙交以自己身体不行为由,告诉蒋冕,如果朝堂上直谏不行,你们要去玩哭谏、跪谏那些花样,我可不能奉陪。

    蒋冕从怀里拿出一样东西,认真道:“那就请志同兄署名吧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孙交并不推搪,拿起笔,便在上面将自己的名字写上去。

    大礼议上孙交名义上支持“继统继嗣”,但其实孙交也有些疲累了,根本就不想再卷入这种莫名的争端中去。

    更为重要的是,继统不继嗣那边阵营里,有了他牵挂的人,他已不可能完全站在传统文臣的立场上行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当晚,朱浩在戏楼,跟黄瓒和苏熙贵见面。

    主要是商谈来日朝堂议礼细节。

    朱浩看到黄瓒完好无损出现在面前,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意见的,原本按照他的设想,那群读书人应该对黄瓒动手,如此体现出文人对翰林学士的不敬,让皇帝占据道德制高点。

    但黄瓒到底不是兴王府嫡系,据说当时只是被推搡几下,人便躲没影了,反而是张璁在这次的殴斗中,比较勇勐,受伤严重许多。

    “朱当家,您看陛下定大礼的诏书都已经下发,明日多会遭到群臣反噬,到时黄公只怕要面对无数张嘴的质询,您可要帮忙想想办法。”苏熙贵有一定政治远见,但以他目前的身份,只能求着朱浩出手相助。

    好像苏熙贵每句话,都能牵扯到“银子”,若朱浩真想出什么办法,帮黄瓒一把,他的厚礼又会送上门。

    苏熙贵就是这么直接的人。

    朱浩道:“明日朝会,我也将出面。”

    “哦?敬道,你要出席朝会?”

    黄瓒颇感意外。

    朱浩笑道:“陛下让我以刑部郎中的身份,去过问士子殴斗之事,本就只是一件小事,但在当前局势下,哪有什么小事呢?顺带我也得去朝会上走一圈。”

    黄瓒道:“那你……”

    朱浩摇头:“我能不说什么就尽量不说,但若陛下在朝堂上提问,我自然言无不尽,明日黄公只记住一个字,那就是忍,不管别人说什么,不要动怒,能说几句就说,不能说就让他们提,只要坚持立场,跟陛下保持一致便可。”

    黄瓒感慨道:“这负责礼法之事的翰林学士,可不好当啊。”

    朱浩道:“黄公言重了,以后谁站在陛下这边,就会位列朝班,而谁一直跟陛下唱反调,就会逐渐澹出朝堂,历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,没有孰是孰非,只要心中坚守便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