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众人大悟。

    唐朝诸军毕集怀州城下后,决开丹水倒灌入城。贼军顽抗,久攻不下。李光弼又使“地道战”,派人挖洞偷偷入城,得到敌军口令,潜上城楼,然后站在城墙上大呼,大开城门。唐军一涌而入,立克怀州,擒俘安太清等三位贼军大将。

    对唐肃宗有拥立之功的大太监、观军容使鱼朝恩轻信史思明散布的假消息,认为贼军思乡厌战,想要李光弼等人立刻收复东都洛阳。李光弼账下大将仆固怀恩也暗中嫉恨主师之功,对鱼朝恩大加附合,数次上表说贼军可一举攻灭。李光弼对形势十分清醒,上奏说:“贼锋尚锐,请候时而动,不可轻进。”朝廷不听,派中使督战,催促进军。李光弼不得已,苍猝设阵于北邙山下。贼军一直窝火不能平地决战,倾军而来,拼死进攻。唐军大败,军资器械丧失无数。贼军乘胜又攻占申州、兴州等十三州。李光弼上书请罪,唐肃宗此时也知道不是他的过错,优诏不罪。不久,又下制李光弼掌管河南、淮南东西、山南东、荆南丘道节度行营事,出镇泗州。临行前,皇帝亲自赋诗送别。

    危急关头,李光弼抱病出征,入保徐州。接着,他派军击败围攻宋州唐军的贼将史朝义,收复许州,俘获贼军大将二十多人。不久,李光弼又击擒在浙东造反的袁晁,平定整个浙东。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,唐廷进封李光弼为临淮郡王。慑于李光弼的神威,一直拥军自固的唐朝方面大将田神功、来王真、尚衡、殷仲卿等人相继入朝复命,乖乖听从朝廷调遣。

    大功如此,李光弼仍有岌岌可危之感。

    大太监鱼朝恩和程远振都对李光弼嫉恨得要死,天天想方设法背后进行中伤。(说起鱼朝恩,就要说一下他统领的禁军。本来,唐朝禁军之始是那些随李渊、李世民起兵的士卒。大唐建立后,为了照顾这些“从龙有功”的最早一批军人,李唐把渭北的土地分给他们,以为禁卫亲兵,当时叫元从禁军。玄宗时,为了击败吐蕃入侵,在临洮又以禁军为骨干设置神策军。“安史之乱”爆发,神策军一千多人奔援长安,半路就已听说京城失陷。神策军屯驻陕州,太监鱼朝恩就以监军身份掌握了这只军队。太监手中有了军队,就完全拥有了废立皇帝的威权。特别是到了后来的唐德宗时期,由于皇帝猜忌大臣,宠信宦官,神策军竟有15万人之众,以至于日后有七个唐朝皇帝均为宦官所立。)唐代宗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,吐蕃入寇,兵锋直指都城,唐代宗逃往陕郡。皇帝下诏,命李光弼赴行在来援。由于害怕鱼朝恩等人趁机杀害,李光弼一直迁延行期,不敢面君。

    昔日闻命赴难的大将军,现在整日为一两个没有男根的大太监吓得六神无主。而且,由于他威权渐失,不听朝命,属下将领田神功等人也慢慢不听调遣。愧耻成疾,李光弼一病不起。身边将吏向弥留中的大将军问以身后事,李光弼感叹道:“我一直为朝廷效命军前,家有老母不能奉养,未尽孝子之职,还有什么可说呢!”只是下令把自己获赐的金帛分给账下诸将。很快,李光弼病死营中,年五十七岁。唐廷予以国葬之礼,谥武穆。

    后世史家对李光弼评价甚高,认为他完全可以与孙膑、吴起、白起、韩信这样的古代良将相比肩,且品德方面,更胜一筹。殊不料,李大将军晚年为太监所谋,困于口舌,不能自明,千方百计想保全性命,最终令自己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。惊惧成疾,竟以忧死,正是“工于料人而拙于谋已”,令后人叹惋。古人谥法也非常有讲究。李光弼被谥为武穆,武者,刚强直理、克定祸乱;穆者通缪,布德执义、中情见貌。然而,穆还有另一种谥法:武功未成曰穆。宋代岳飞,后来也被追谥为武穆。

    诗圣杜甫有首《八哀诗?故司徒李公光弼》,文学性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事迹:

    司徒天宝末,北收晋阳甲。胡骑攻吾城,愁寂意不惬。

    人安若泰山,蓟北断右胁。朔方气乃苏,黎首见帝业。

    二宫泣西郊,九庙起颓压。未散河阳卒,思明伪臣妾。

    复自碣石来,火焚乾坤猎。高视笑禄山,公又大献捷。

    异王册崇勋,小敌信所怯。拥兵镇河汴,千里初妥帖。

    青蝇纷营营,风雨秋一叶。内省未入朝,死泪终映睫。

    大屋去高栋,长城扫遗堞。平生白羽扇,零落蛟龙匣。”

    雅望与英姿,恻怆槐里接。三军晦光彩,烈士痛稠叠。

    直笔在史臣,将来洗箱箧。吾思哭孤冢,南纪阻归楫。

    扶颠永萧条,未济失利涉。疲苶竟何人,洒涕巴东峡。

    完名高节福禄寿全——中兴大将之郭子仪

    郭子仪,华州郑县人。其父郭敬之曾作过唐朝五个地方的剌史,也算是世家子弟。郭子仪其人仪表堂堂,身高七尺三寸,勇武不凡。唐玄宗天宝十三年,为天德军使,兼九原太守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。如果没有“安史之乱”,估计郭子仪象许多边镇中高级官员一样,庸庸无为,度过富贵而乏味的一生。

    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,“安史之乱”爆发。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,以本军出兵单于府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),出奇兵以山西插入,攻陷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静边军城(今山西右北卫镇),斩杀胡兵七千多,是“安史之乱”后唐朝首次大捷。

    天宝十五年七月(公元756年),郭子仪与李光弼合军配合作战,在嘉山大败史思明等贼将,斩首四万,生擒五千,获马五千匹。河北十余郡重归唐朝掌握。唐肃宗即位后,贼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出塞,与河曲部落数万胡人企见觎身在朔方军的皇帝。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联兵击败贼军,平定河曲地区。

    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,收复陕郡永丰仓。同年四月,安禄山被儿子杀掉,朝廷招郭子仪还凤翔,欲图大举。五月,郭子仪进位司空,充关内、河东副元帅。十月,郭子仪率汉、回纥联军十五万收复长安。与敌交战中,郭子仪指挥有方,斩首六万余级,唐兵重新夺回京城。百万人民夹道欢呼:“不图今日复见官军!”

    至德二年十一月,郭子仪率兵又攻入东都洛阳,陈兵于天津桥南,士庶欢呼。至此,郭子仪因军功加司徒,封代国公。率师回京时,唐肃宗亲遣御林军迎于灞上。面君之时,唐肃宗一句话发自肺腑:“虽吾之家国,实为卿再造!”"

    乾元元年(758年)八月,郭子仪在河上大败贼兵,擒获贼将安守忠。十一月,接连大败安庆绪。转年二月,邺南战役,贼将史思明大败唐军,处于后阵的郭子仪未及合战就遇上沙尘暴,率兵士退保河阳。大太监鱼朝恩借机进谗,朝廷召郭子仪入朝,削夺他的军权。郭子仪怡然接受处理,没有任何怨言。

    唐肃宗上元元年(公元760年)三月,李光弼邙山大败,鱼朝恩退保陕州。转年三月,河中、太原军乱,两地唐军主师相继为乱兵所杀。面对乱兵可能造反与史恩明叛军结盟,不得已之下,唐廷重新起用郭子仪,以他的威望与德望镇服各部兵马,进封他为汾阳郡王、充任朔方、河中、北庭等数州节度使,出镇绛州。唐肃宗临崩前,把郭子仪叫到床前,托付后事:“河东之事,一以委卿!”郭子仪呜咽流泪,誓以死报。

    虽然不断受鱼朝恩、程元程等太监诬陷,继位的唐代宗仍然起用郭子仪,但也是留在京都虚位相待,不予实权。不久,唐将梁崇义、仆固怀恩相继叛乱,勾引吐蕃、回纥军队入寇河西。

    唐代宗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,吐蕃大军深入而来,大掠奉天、武功,渡过渭水,一路东进,进逼长安。惶急之下,只能又下诏封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,出镇咸阳。由于久废在家,郭子仪部曲旧军已散。诏旨下达之日,他手下仅有二十骑人马。一行人至咸阳时,吐蕃军已经渡过渭水。唐代宗闻讯,慌忙弃长安奔陕州。逃跑途中,射生将王献忠又叛乱,劫持丰王等十个王爷想投奔敌军。半路为郭子仪遇上,十王转危为安。由于郭子仪统兵有方,声名又隆,一路上不断有唐朝的败兵散卒来奔,军势渐振。吐蕃入长安不久,唐军与城内居民里应外合,虚张声势,竟使敌军惶骇奔逃。

    太监程元振见郭子仪又立大功,害怕于自己不利,就极劝唐代宗迁都洛阳。郭子仪上表极谏,痛陈利害,代宗终于转意,回都长安。面对伏地迎拜的郭子仪,唐代宗一脸怅恨,说:“朕用卿不早,故及于此。”

    代宗广德二年十月,仆固怀恩又引吐蕃、回纥、党项数十万南下,郭子仪受命,率军抵御。转年九月,叛军已相继进抵长安附近,京城人情恐慌,不知所从。关键时刻,唐代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中返长安。

    当时,郭子仪随从军卒仅一万人左右,在泾阳屯军。四周叛军、回纥、吐蕃等军队有近三十万,已经把郭子仪一军围得里三层、外三层。郭子仪急忙下令属上四将分阵迎敌,自己亲率两千铠甲军出于阵前。回纥军队首领很奇怪,惊问唐兵:“主帅为谁?”唐军回报:“郭令公。”回纥大惊:“郭令公还活着吗?仆固怀恩讲天可汗(唐代宗)已崩,郭令公也病死,中国无主,我们才跟随他来到这里。既然郭令公还活着,天河汗也活着吗?”唐军答称:“天子安好!”这下子,回纥首领有些慌乱,面面相觑:“难道仆固怀恩欺骗我们?”

    见此,郭子仪忙派使者去回纥营中晓谕:“几年前回纥大军跋涉万里,帮助我大唐收复两京,双方休戚与共,关系甚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