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7h9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临安不夜侯 > 第439章 朕,等不了啦!
    乔贞和杨沅进宫向赵瑗禀报了找到岳飞将军遗骸的消息。

    赵瑗听罢激动不已,他在垂拱殿内来回走了几遭,下定决心道:“朕要去九曲丛祠,祭拜岳将军!”

    “官家万万不可!”乔贞吃了一惊,赶紧劝阻。

    这么大的事儿,他身为臣子既然听到了却不劝阻,会被天下士人立成靶子炮轰的。

    乔贞急道:“官家,自古礼法,父母不能亲临祭祀去世的儿女墓地;君主不能亲临祭祀去世的臣子墓地。

    官家若亲自亲往祭拜,岂不有失礼法?

    况且岳将军忠心耿耿,英灵不泯,若官家逾矩亲往祭拜,岳将军在天之灵也会感到不安的。”

    其实赵瑗这句话一出口,就马上想起相关的礼法制度了。

    他给岳飞将军任何褒奖和补偿都可以,唯独君臣礼法不可废。

    赵瑗叹了口气,失望地道:“既如此,朕命礼部尽快择选吉地,为岳飞将军隆重迁葬。你临安府协办。”

    乔贞道:“官家叫礼部择选吉地一事,可以先行之。

    但,为岳飞将军迁葬一事,是否该等岳将军家眷自岭南归来再说?

    况且,谥号尚未确立,这坟茔规制、墓碑和碑文,便也不好确定……”

    赵瑗慢慢冷静下来,这些事不确定,还真是不宜现在就惊动逝者。

    赵瑗点点头,赞许地看了乔贞一眼,道:“乔卿所言有理,

    你且安排人手,守护好岳将军遗骸所在,莫要叫人惊动了。”

    乔贞道:“是,臣已命东判刘以观亲自带人去了九曲丛祠。”

    “甚好,卿且退下吧。”

    “臣告退!”

    乔贞悄悄睃了一眼旁边陪站的杨沅,还是此人简在帝心啊。

    乔贞拱手而退。

    赵瑗坐在上首,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,目光才渐渐投到杨沅身上。

    “杨卿。”

    “臣在。”

    “你在临安府,如今具体负责些什么?”

    杨沅连忙把自己的分工对赵瑗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赵瑗点点头,微笑道:“你刚刚到任不久,这些事情,还做得来么?”

    这种难得的表功机会,杨沅怎么会错过。

    于是,他便把自己近来大刀阔斧所做的一切,对赵瑗做了一个汇报。

    诸如他推行消防,火灾发生率、火灾程度等分别下降了多少。

    诸如他为临安养老院、孤儿院的老人孩子做了哪些事,而不是把他们仅仅丢在那里有吃有穿就了事。

    还有近来他审断了哪几桩案件,尤其是其中有一件案子是涉及临安商贾与蕃人商贾矛盾的

    他的处理结果甚是公允,他没有因为地域和国籍偏袒无理的一方,使得临安营商环境如何更好。

    赵瑗听的甚是喜悦,忽然道:“朕记得,你去枢密院机速房任职期间,短短时间里,也曾屡立功劳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谬赞了,这都是臣份内之事,何谈功劳。”

    赵瑗问道:“你去机速房任职还有去临安府任职时,难道就没有同僚排挤、掣肘于伱吗?”

    杨沅怔了一下,不太明白赵瑗的意思,便斟酌着拍了一记马屁:

    “臣……往机速房任职,是官家的关照。

    臣往临安府任职,更是以官家最青睐的门生身份去的。

    纵然有些人看臣不顺眼,也不敢太过为难臣的。”

    赵瑗听了,便羡慕地叹了口气,道:“杨卿你有朕撑腰,履新就任,踢得开局面。

    可是朕,找谁来撑腰呢?”

    杨沅一听就知道,官家虽然借香积寺一案,推动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和发展,但是暗中遭受的抵制怕也不小。

    只是,自己人微言轻的,有些话适合他来说吗?

    可赵瑗并不是发了句感慨了事。

    他缓缓地道:“朕要改革台谏,因为台谏之前的屡屡失职,他们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但是叫他们举荐人才,便要么推三阻四,要么便是门生故旧。

    完全无视朕定下的规矩:宰执亲眷门生故交,不得任台谏官。

    朕要为岳飞将军定谥号,要取哪个字,他们也是引经据典、长篇大论。

    朕要给岳飞定谥号为‘武’,他们不肯。

    岳飞的功绩难道就不如王浚和陈庆之吗?

    朕要给岳飞定谥号为‘武忠’,他们还是不肯!

    他们可以为此和朕吵上一天。朕真的好累……”

    一向在臣下面前极为注重端仪的赵瑗,往椅背上靠了靠,有些颓然的疲惫。

    武将的谥号,以单谥一个“武”字为最高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得此谥号的只有两人,一個是西晋名将王浚、一个是南朝梁名将陈庆之。

    不过,有些朝代并不认可单谥,只认可双谥。

    双谥按照高低顺序,依次就是忠勇穆刚、德烈恭壮、宁毅敏惠、襄顺肃靖了。

    比如诸葛武侯的谥号就是“忠武”,也可以称为“武忠”。

    如果大宋把双谥作为标准,“武忠”就是武将的最高谥。

    赵瑗利用给岳飞平反一事,已经使得朝廷中的主战派渐渐抬起头来。

    如果给岳飞再定一个最高的武谥,可想而知,主战派的气势将更大。

    因此,文官们的强烈阻击,不是冲着已经去世的岳飞,而是想打压主战派的气焰。

    但是这种旷日持久劳神费力的拉扯,对锐意进取,心性修炼上又比不了那些老臣的年轻官家来说,简直就是意志和精神的双重折磨。

    难怪他身心俱疲了。

    杨沅自觉以他现在的身份,不适合继续出风头,本想韬光隐晦一番。

    但是眼见官家对他推心置腹,杨沅便有些忍不住了。

    杨沅近前一步,道:“官家,臣有些想法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的声音顿了一顿。

    赵瑗会意,说道:“殿上的人,都是朕潜邸时的老人,卿可信任之。”

    殿上的内侍宫娥连忙欠了欠身,一脸激动。

    杨沅道:“是!臣以为,官家登基还不到四个月,有些事推行的慢了些,又何必太着急呢。”

    赵瑗苦笑道:“如果连这么点事,都要耗费几年光景去推动。

    那朕就算活上一百岁,能做几件事呢?”

    杨沅摇了摇头,道:“臣幼时顽皮,有时跑到山坡上玩,会推石下山,以为游戏。

    不知官家可曾玩过这样的游戏。”

    赵瑗一呆,他还真玩过。

    他是八岁入宫成为皇养子的,入宫之前虽然是皇室后裔,可他这一房已经快跟平民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许多平民家孩子玩过的游戏,他也是玩过的。

    在成为一个乖巧听话的皇养子之前,赵瑗也是一个顽皮好动的孩子。

    赵瑗点点头道:“朕……幼时倒也玩过这样的游戏。怎么?”

    杨沅道:“那石头若是稍大一些,刚刚推动起来时便会很吃力。

    臣经常要推一下、收一下、再推一下……

    让那块石头反复地晃动,晃动的幅度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当它的力道大到足以滚落下去时,臣只要稍稍多加一把劲儿,它就可以一路砸下去,越来越快,无需臣再推动一下。”

    赵瑗听了不禁若有所悟。

    杨沅道:“现在有些事,需要反反复复,耗费大把的气力,可是能推动的,也只有那么一点点。

    但这并不意味着,以后每做一件事,都是如此艰难。

    当大势成时,官家将无往而不利。”

    赵瑗听得悠然神往:“那朕现在应该怎么做,就由着这些老臣挟大义名份相阻挠?”

    杨沅想了一想,道:“臣以为,官家现在只要做好几件事,明年改元便有大转机、生新气象。”

    赵瑗微微倾身,盯着杨沅道:“讲!”

    杨沅道:“一,固兵权。兵权在握,就翻不了天,官家何虑之有。”

    赵瑗微微一笑,颔首道:“这一点,朕一直很警醒。”

    杨沅暗暗吐槽,何止你警醒。你们老赵家的皇帝,不管明君昏君,在这一点上,个个都很警醒。

    严重点的,都快赶上葛朗台了。

    杨沅道:“第二点,养望。”

    赵瑗微微一怔:“养望?”

    杨沅道:“是,臣子需要养望,官家同样需要养望。

    如果今日是先帝想一改主张,那么推动新政绝不会如官家一般辛苦。”

    赵构称帝近三十年,纵然没有刻意“养望”,或者因为他的怂,养不起多么高的“望”,那也比赵瑗这个登基不到四个月的天子,威望大上许多。

    赵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杨沅又道:“现在有人扯官家的后腿,举荐台谏官时故意推诿搪塞。

    但……他们也势必不敢毫不作为,多少总会有些合格的官员可以任用。

    官家只管宁缺勿滥,择其优者任命,台谏官不足用的问题也不必担心。

    明年改元,官家可开恩科取士,新科进士全部拨入新设的都察院。

    这些新科进士或许缺少历练,但是他们年纪轻,有一腔热血,棱角还没有被磨平,自可为官家所用。”

    赵瑗想了一想,兴奋地一拍御案,赞道:“好!”

    杨沅道:“还有一点,此前台谏改制,唯恐他们久居台谏,会结党营私。因此有规定,几年一调。

    不过臣仔细想来,其中也有弊端。

    比如今日臣为台谏,可参劾宰执部堂,然而明日可能就要期满调任,调到宰执部下门下任职,心中必然有所忌惮。

    是以,臣以为,台谏官不能一个位子一坐一辈子,以防其结党立派,营私舞弊。

    但其迁、调、贬、出,应该只在都察院系统之内。

    台谏官不做到四品以上者,不出台谏。

    如此,既可断了他们的后顾之忧,他们想要成就生前业身后名,也必得全力以赴。”

    赵瑗缓缓点头,之前的章程确实有些太过于理想化。

    在实操过程中,他也发现这个问题了。

    杨沅的提议,正好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赵瑗道:“如今朝廷和地方多有官员不认同朕的新政,如之奈何?”

    杨沅听了不禁暗暗吐槽,这个皇帝不如鹅王厚道啊。

    鹅王会主动帮我背黑锅,这个官家却是逼着我说得罪人的事儿。

    你这是想逼我做你的孤臣啊!

    这个皇帝太坏了!

    杨沅就有点不情愿开口。

    赵瑗眉头一挑,继续追问:“杨卿要朕养望,要朕开恩科以壮大台谏,之后呢?

    执政官多有保守,朕如之奈何,嗯?”

    杨沅无奈,只能答道:“阻碍新政者,可罢黜之。”

    赵瑗道:“朕为天子,岂能凭一己喜恶,无罪加之?”

    杨沅叹了口气,只好答道:“官家可教都察院去查。

    懒政者、贪墨者、枉法者、结党营私者、擅专者、失误者、有悖礼法者,总有一款适合他……”

    前边的话,杨沅奏对的还是挺正经的。

    听到最后一句,赵瑗的唇角便忍不住抽搐了几下,才保持了他一贯端重的形象没有破功。

    赵瑗看了看杨沅,满意地点头道:“杨卿在临安府做的很好,卿当继续努力,多做些政绩出来。

    嗯……,争取在明年改元之前,便多做些政绩出来。

    若有这种博望立功的机会时,朕也会想着给你的。”

    杨沅一听这话就有点慌了,官家什么意思?

    他不会是想把我弄进都察院,去替他给那些不听话的大臣们“量体裁衣”,来个“总有一款适合你”吧?”

    杨沅赶紧推辞道:“官家,臣还年轻。”

    “朕,等不了啦!”

    “臣要养望啊。”

    “朕养望就成,你有朕撑腰啊。”

    “臣……资历太浅。”

    “汤进之今年三十有八,已经位列宰执。你就不能比他更快一点儿?”

    杨沅苦着脸儿道:“臣……尽力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把人抬进去,好生藏好!”

    辛弃疾替昏迷在院中的肥天禄检查了一番,便果断吩咐道:

    “趁着市面上人还未走光,立即去买头羊回来,就在这院子里宰了,我要烤肉吃。”

    羊本身就有腥膻的味道,在院子里一宰,又有了血腥之气,能够掩盖很多气味。

    辛弃疾年方十五,小小年纪思虑便如此周详,已是极为难得了。

    一个亲信家将低声道:“小官人,街上都在传,金国皇帝遇刺。

    此人当日声称是邓州来的商贾。如今他却遍体刀伤,手中还执着利刃,恐怕……

    小官人把他藏起来,一旦被搜出来,会连累咱们辛家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。”辛弃疾脸色也很凝重。

    他想了一想,又吩咐道:“你带两个人搬出去,住到街对面的客栈。

    我这边若真出了事,你不要管,只要尽快赶回济南府,通知家中应变,去。”

    听他如此吩咐,显然这人他无论如何都要救了。

    那家将无奈,只得遵命而去,匆匆准备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元宜,你和广平王率铁骑赴蔡州,再分蔡州兵马,完宜自邓州攻襄阳,广平王自颖州攻庐州。”

    号称被刺客刺伤的完颜亮神采奕奕地对耶律元宜和孔彦舟道。

    耶律元宜是被肥天禄杀掉的耶律元适的弟弟。

    耶律家族本是辽国将领,后来降金。

    而广平王孔彦舟本是宋将,后来降金。

    完颜亮为了篡位称帝,大杀完颜皇族,差点要把阿骨打和吴乞买的后人都给杀光了。

    而外姓和降将对他的帝位威胁最小,反而受到了他的重用。

    耶律元宜腰间缠着孝带,两眼有些红肿,杀气腾腾地对完颜亮道:“陛下放心,臣此去必攻破襄阳,大屠十日!”

    “不不不。”

    完颜亮连忙摆手:“元宜,你误会朕的意思了。

    必要的姿态是要有的,但是我大金准备不足,后继乏力。

    你纵然能够打下襄阳,我军也难以长驱直入。”

    完颜亮目光深沉了一下,道:“况且,我金国内部不稳,不知多少人阳奉阴违,暗中图谋对付朕。

    欲攘外者,必先安内。国内不稳,朕如何能放开手脚,征服四夷。”

    “攘外必先安内”,这是北宋宰相赵普给宋太宗上的奏章里的一句话。

    完颜亮聪敏好学,汉文化功底尤其深厚,自然是知道这句话的,并且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耶律元宜本以为此番领兵出征,能够大杀特杀,替胞兄报仇。

    听了完颜亮这话,耶律元宜大失所望,不禁悲愤地道:“陛下,臣的胞兄被宋人刺客暗杀了呀。”

    完颜亮冷笑道:“那些刺客究竟是谁派来的,现在还不好说呢。”

    他负着手踱了几步,徐徐地道:“宋国自赵瑗登基,一改乃父风范。

    呵呵,年轻人嘛,不吃朕一顿打,他怎么能知道痛呢?

    不过,以朕观之,这赵瑗刚刚登基,他面临的内部麻烦,一点也不比朕少。

    所以,他态度虽然强硬,不怕朕于蔡州耀兵,但你要说他现在就有意北伐,甚而派人刺杀朕……”

    完颜亮摇了摇头:“不可能!”

    确实不可能。

    只是完颜亮完全没有想到,甫一交手,肥天禄就认出了“血浮屠”皇帝侍卫。

    肥天禄从而立即判断出,和孔彦舟同行的两名金国贵人中,必有一人是金国皇帝。

    因而甫一交手,肥天禄就换了行动目标,全力向他认定的“金国皇帝”耶律元适出手了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完颜亮做出了误判:

    既然刺客的目标是他,那么以宋人在金国的谍探力量,是不可能这么迅速查探到他动向的。

    面对他一时兴起突然做出的微服出宫举动,宋国谍探更不可能有能力及时做出反应。

    所以,他更倾向于刺客来自完颜雍或者固执地不肯离开上京的女真贵族们。

    虽说现在验查尸体,已经证实那些死士更像是汉人,却也证明不了什么。

    金国占据中原已经有三十年之久。

    由于金人对汉文化的毫不排斥,甚至可以说是极度的崇拜和欢迎,他们同化……

    或者说被汉人同化的速度太快了,如今金国各方势力治下,汉兵汉将汉人死士并不乏其人。

    耶律元宜心中不满,但他也清楚完颜亮此人喜怒无常,生性嗜杀,万万不可触怒。

    耶律元宜只好强忍悲愤道:“那么,陛下想要臣怎么做?”

    完颜亮狡黠地道:“你们的声势一定要做足,要让所有人,包括我们金人,都认定朕此番要和宋国大打出手。

    朕在燕京征调兵马,为你们筹措后续援军。”

    耶律完宜听得有些困惑,完颜亮又说要和宋国作势,并不真打,又要征调援兵,究竟在想什么?

    不过,完颜亮不说,他自然也不敢问,只好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完颜亮拍拍他的肩膀,慰勉道:“去吧,先为令兄操办丧事,然后调兵南下。”

    耶律元宜抱拳答应一声,退下殿去。

    完颜亮又对孔彦舟道:“广平王,你到了颖州便放出风声,诱导宋人遣使求和。

    若宋人派出使者,你留大军与宋国继续对峙,你亲自领五千最精锐的骑兵,护送宋国使者来燕京。”

    孔彦舟虽然一身横练功夫,长得也粗犷高大,却是一个心思极狡黠细腻的大盗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他已经大概明白了完颜亮的意图。

    孔彦舟急忙抱拳道:“臣明白了。只是,若宋国拒绝遣使,而是调兵决战呢?

    毕竟,宋国这位新天子,脾气秉性如何,我们大金还不太清楚。”

    以前的孔彦舟不仅对大宋的山川地理十分熟悉,而且对于大宋的皇帝、宰执们也很了解,因此常能精准判断宋国意图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新换上来的这位年轻天子,他就有些琢磨不透了。

    完颜亮诡谲地笑道:“无妨,若宋人决意一战,那就和他们好好做上一场。

    等朕给你消息后你再撤兵,撤返途中往山东走上一遭。”

    已经有些金国权贵被迫从上京迁到山东了,他们对完颜亮当然是极其不满。

    完颜亮不顾众多女真贵族们的反对执意迁都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。

    另一个重要原因,则是为了摆脱和打击女真的旧势力,建立一个真正的帝制国家。

    因为上京那边的女真贵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太大了,势力盘根错节。

    尤其是金国原本是部落制国家,在上京故地,曾经的部落长、如今的贵族们,对昔日的部落民依旧有着强大的影响力,这就严重削弱了金国皇帝的统治。

    这些女真贵族激烈反对迁都的目的,当然也不是因为什么故土难离,而是不想自己的权力被削弱。

    所以完颜亮和旧贵族的矛盾和博弈已经是日益激烈。

    现在,完颜亮的耐心快耗尽了。

    完颜亮对孔彦舟道:“至于燕京这边,你就不用担心了,朕自有后手。”

    孔彦舟恭声应了声是。

    完颜亮踌躇满志地道:“朕生平有三志,国家大事,皆我所出;

    帅师伐远,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;

    无论亲疏,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。”

    如今朕想迁个都,都有人裒如充耳、万阻千推的。

    哼!朕,等不了啦!”